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乌鲁木齐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供应链管理概述-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

2022/9/12 1:33:59发布60次查看
(接上一节:企业经营环境的主要特征)
二、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
企业管理模式是一种系统化的指导与控制方法,通过先进、科学的管理,企业把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及时有效地转换为市场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管理模式一般是围绕成本、质量和时间来发展的。质量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成本是企业的生存之道,时间则是企业的发展之源。在买方市场环境下,市场需求变化莫测,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显得越来越被动,对市场的响应越来越迟缓。为了摆脱困境,企业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经营的灵活性、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等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最终人们意识到了问题并不在于具体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本身,而在于它们仍囿于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
(一)传统管理模式质量、成本和时间(生产周期)一直是企业经营的三个核心要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对这三个核心要素的有效管理。从管理模式上看,企业出于对制造资源的占有和对生产过程直接控制的需要,过去通常采用的策略是扩大企业经营的范围,前向整合或后向整合或参股到供应商企业,与为其提供原材料、原辅料、零部件的企业形成一种所有权关系,形成典型的“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模式。从生产计划与控制机制来看,企业管理系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变化。20世纪60年代以前,盛行的管理方法是通过合理确定经济生产批量(epq)、安全库存(ss)和订货点(rop)来保证生产的稳定性,但由于没有注意到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的差别,采用这些方法并未取得预期的绩效。到了6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一直探求更好的制造组织和管理模式,出现了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准时生产(jit)以及精益生产(lp)等新的生产方式。这些生产方式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提升企业竞争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90年代以后,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全球经济活动也呈现一体化特征,要求企业能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原有的管理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二)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人们早就认识到,环境变化对企业管理模式会产生重大影响,只有适应环境变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发挥有效作用。为此,人们从技术和组织的角度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提出了一系列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的方法,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敏捷制造(am)等,归纳起来,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基于扩展企业的管理模式。
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
所谓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是指管理模式的设计以某一个企业的资源利用为核心,资源的概念仅局限于本企业。这一阶段较为典型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gt)。成组技术的概念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由米特洛凡诺夫首先提出。当初称为组工艺,目的是解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零部件的柔性问题。他把结构和工艺路线相似的零件组成一个零件组,再在零件组中选择一个典型零件,并根据典型零件选择配套的设备和工艺装备,通过扩大零件组的“组批量”来降低单件小批生产的成本。后经德、美、英、日等多国学者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并与数控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管理、产品设计、资源配置等相结合,将成组概念扩展到整个生产系统,最终发展成为成组技术。
(2)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英国人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柔性制造单元(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fmc)。fmc是在成组技术的基础上引入计算机管理和控制的机能,提高了生产加工的自动化程度和柔性,进一步发展了成组技术。后来,在fmc中又增加了计算机调度功能,通过计算机可实现24小时连续工作,实现了不停机转换零件品种和批量。同时,在加工中心之间通过自动导向小车(agv)或传送带运送零件,人们称该系统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实现了柔性生产流水作业,使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取得了类似大批大量生产的效果,目前在许多国家的企业中已使用了fms。
(3)减少零件变化(variety reduction program,vrp)。vrp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系统方法。它源于模块化设计,但方法和技术具有系统性。它运用统计方法、区分产品中固定不变部分与变动部分,使变动部分尽可能减少,它研究各种组合技术,如基本部分加附加部分、公共模块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基本模块的组合方式,以简化设计。
(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cims是由美国的约瑟夫·哈林顿(joseph harrington)博士于1973年在《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概念。cim是一种组织、管理与运行企业的生产哲理,它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结合起来,借助计算机软、硬件,使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活动中相关人员(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三要素以及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有机集成并优化运行,实现企业制造过程的计算机化、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从而实现多品种产品上市快、质高、低耗、服务好、环境清洁,进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系统运行质量,使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cims是基于cim哲理构造的集成制造系统,它是以集成理念为核心的生产模式构建技术,侧重于系统的整体优化与集成。cims一般由6个子系统构成: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信息系统(tis)或产品设计与制造系统(cad/cam)、制造自动化或柔性制造系统(mas/fms)、质量信息系统(qis)、网络支撑系统(net)、数据库支撑系统(db)。cims将企业竞争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阶段,通过实施cims,使企业在快速响应用户需求方面又上了一个台阶。
综上所述,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企业主要使用自有资源,企业管理者重点考虑的是本企业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很少考虑利用企业外部资源,没有将企业间的合作提高到战略高度来加以重视,甚至将企业间的协作视为不得已之事。
基于扩展企业的管理模式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意识到了必须夺回在制造业上的优势,才能保持其国际领先地位。于是向日本企业学习精益生产方式,并力图在美国企业中实施。但由于文化背景和各种社会条件的差异,效果不尽如人意。1991年美国国会提出要为国防部拟订一个较为长期的制造技术规划,要能同时体现工业界和国防部的共同利益,于是,委托里海大学的亚科卡研究所撰写了一份《21世纪制造企业发展战略》的报告。该报告提出了“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am)的概念,描绘了一幅在2006年以前实现敏捷制造的蓝图。报告的结论性意见是:全球竞争使市场变化太快,单个企业依靠自有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赶不上市场变化的速度。为了解决这个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报告提出了以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ve)或动态联盟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模式。虚拟企业是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如何具体付诸实施还没有确定的模式,正在此时兴起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从这个方面满足了实现敏捷制造所寻找的具体途径的要求。敏捷制造是指制造企业通过现代通信与组织技术连接相关的各类企业构成虚拟制造环境,以既竞争又合作的原则在虚拟制造环境内动态选配成员,优化、快速配置各种专项资源,从而组成面向某特定任务或市场机遇的敏捷型虚拟企业——动态联盟(agile virtual enterprise,ave),以敏捷的员工用敏捷的工具通过敏捷的生产过程生产出敏捷的产品,使企业在持续发展、变化中能快速、协调、有效地响应动态变化的市场,从而以较好的p(价格)、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f(柔性)、e(环境)等指标赢得市场竞争,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先进制造技术。
am从提出到现在虽然才十多年的时间,但由于它所蕴含的先进生产哲理适应了企业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在诞生之初就受到高度重视。目前,敏捷制造已成为世界公认的21世纪最具竞争力的现代生产模式和企业改造与发展的理想目标模式。
(下一节: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和发展)
乌鲁木齐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