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叠加为“猛虎”添翼
——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壮大转型之路探秘
10月上旬秋阳暖,落英缤纷里,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的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仍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热火朝天的景象。
受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变化、实体经济低迷的影响,国内各产业园区发展普遍遭遇瓶颈,而成立仅7年的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却犹如在春天里,生机盎然。
“当前,园区开工建设企业44家、投产32家,投资额超过1亿元的项目有57个。”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吕治中告诉记者,园区返还的税收呈倍数增长,2016年1600万元,2017年4600万元。
兵团各级产业园区超过37家,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成立时间不长,却在引资数量、综合实力、税收等方面远超很多园区。
兵团特殊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市场发展战略等多重战略的叠加融合,为拥有多种优势的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这个“猛虎”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米兰一街2号,是新疆易普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所在地。从满地荒芜到建成一条条车用散热器生产线,新疆易普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彬很庆幸自己的选择。
2013年,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力度,李文彬一眼看中了园区依托乌鲁木齐市所拥有的交通物流、人才智力、金融服务等资源。次年,新疆易普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入驻园区。
“兵团服务企业效率高;向东向西,市场也很大。顺风顺水,没有做不好的企业。”李文彬说。今年,新疆易普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车用散热器等产品全部销往哈萨克斯坦。
对于李文彬来说,他看中的是园区的环境与市场,对于兵团乌鲁木齐产业园区的决策者来说,他们考虑的是中央对兵团的定位与要求、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契机与前景等。
“在‘一带一路’大时代背景下,我们深入研究政策,在税收、土地价格、基建配套等方面出台了优惠政策。”吕治中说。截至目前,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共有注册企业243家,已划地项目105个。短短几年,集聚企业300多家,这块土地声名鹊起。
虽然招商意切,但不是哪个企业想来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就能来。立足打好“三大攻坚战”,从一开始,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就对“上门者”画出了一道清晰的“环保拦截线”。
“我们紧盯‘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多’的无污染项目招商,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再有名也不心动。” 吕治中说,仅2017年,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就拒绝了9家企业的入驻申请。
2017年7月,国务院提出建设一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决策者敏锐地意识到:转型升级,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加紧申报,当年11月,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获批第二批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基地全国批了12家,新疆独此一家。以后全国不超过20家。” 吕治中说,机遇抓住了,园区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打开了。
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揭牌当天,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与新疆新辉通达线缆制造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签约,总投资近32亿元。
打造新疆乃至中亚地区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对接的应急产业相关企业达到450多家。
“这个数量非常大,意味着将有大量知名企业入驻园区,也意味着园区在转型升级、扩大开放和打造全产业链等方面取得成功。” 吕治中说。
注重战略叠加,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的发展与转型,对兵团各级园区来说都有借鉴意义。
当前,兵团一些产业园区规划滞后于园区发展,动力不足,这是比较普遍的问题;一些产业园区产业布局不合理,发展举措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条件、外部发展环境衔接不够,转型难,创新跟不上;一些产业园区发展较随意,一味引进企业,渐渐“乱了阵脚”。随着市场需求下降、传统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过去那种“圈一片地、布几个产业、引进一些企业”的传统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在兵团已无生存空间。
兵团商务局局长助理邵安军认为,做大做强园区,研究分析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做好自身园区在整体战略的精准定位非常重要。孤立、随意发展,路只会越走越窄。(兵团日报记者 兰玲玲)